【太平聖惠方 01 卷第一 辨九候法】
作者是 宋.王懷隱等
黃帝曰︰余聞九候于夫子。
眾多博大。
不可勝數。
余願聞要道。
以屬子孫。
傳之。
著之骨髓。
藏之肝肺。
歃血而受。
不敢妄泄。
令合天道。
必有終始。
上應天光星辰歷紀。
下副四時五行貴賤。
更立冬陰夏陽。
以人應之奈何?願聞其方。
岐伯曰︰妙乎哉問也。
此天地之至數。
帝曰︰願聞天地之至數。
岐伯曰︰始於一終于九焉。
一者天。
二者地。
三者人。
因 而三之。
三三者九。
以應九野。
故人有三部。
部有三候。
以決死生。
以處百病。
以調虛實。
而除邪疾。
帝曰︰何謂三部?岐伯曰︰有下部。
有中部。
有上部。
部各有三候。
三候者。
有 天有地有人也。
必指而導之。
乃以為真。
故下部之天以候肝。
地以候腎。
人以候脾胃之氣。
帝曰︰中部之候奈何?岐伯曰︰亦有天。
亦有地。
亦有人。
天以候肺。
地以候胸中之氣。
人 以候心。
帝曰︰上部以何候之?岐伯曰︰亦有天。
亦有地。
亦有人。
天以候頭角之氣。
人以 候耳目之氣。
地以候口齒之氣。
三部各有天。
各有地。
各有人。
三而成天。
三而成地。
三而 成人。
合則為九。
九分為九野。
九野為九臟。
故神臟五。
形臟四。
合為九臟。
五臟已敗。
其 色必夭。
夭必死矣。
帝曰︰以候奈何?岐伯曰︰必先度其形之肥瘦。
以調其氣之虛實。
實則 瀉之。
虛則補之。
必先去其血脈。
而後調之。
無問其病。
以平為期。
帝曰︰決死生奈何?岐 伯曰︰形盛脈細。
少氣不足以息者危。
形瘦脈大。
胸中氣多者死。
形氣相得者生。
參伍不調者 病。
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。
上下左右之脈相應。
如參舂者病甚。
上下左右相失。
不可數者死。
引用:http://www.jklohas.org/index.php?option=com_contentview=article&id=3167:00-&catid=138:2010-12-14-12-26-46&Itemid=156
歡迎光臨 【五術堪輿學苑】 (http://_dmarc.wsky.ink/) | Powered by Discuz! X3.1 |